今天是:
科研教学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研教学
分享到:
人性化护理提高患者陪护满意度的应用
发表日期:2012-02-28 11:32:24 来源: 
字号:
保护视力色:

(本文于201010月发表于《赣南医学院学报》第30卷第5 710711页)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提高精神科开放病房患者陪护满意度的评价。方法:选择我院开放病房收治的精神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传统精神科专科护理措施,而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在生活护理、健康知识掌握、出院指导、护士形象、病人受尊重、随时给与疑问解答、需要时给与安慰、护理环境、最终护理质量等方面的满意率均明显提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科开放病房的应用,提高了患者陪护的满意度,增加了患者住院的依从性,对患者完成治疗和促进早日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精神科;应用

【中图分类号】R 197.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5779(2010)05-0710-02

      精神病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精神障碍,往往是由于丘脑大脑功能紊乱及病变而引发的感觉、记忆、思维、感情、行为等方面表现异常[11]。近年来,随着现代护理学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精神类疾病的进一步认识,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被广泛应用于此类疾病的辅助治疗[2]。以人为本,在精神科护理中体现在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关心和关注。在精神科开放病房实施人性化护理,提高患者陪护的满意度。特对我科20084~ 20094月收治的精神病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4~20094月我院精神科开放病房收治的精神病患者150例,男83例,女67例,年龄3268岁,平均(42 13±3. 5 0)岁。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 CCMD-3)各类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其中抑郁症36例,经症35例,躁狂症18例,精神分裂症61例。治疗前患者均经病史调查、常规体检和实验室检查,排除无恶性肿瘤及其他全身性疾病。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及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应用方法  两组患者经明确诊断后均采用传统的一般精神科护理理。而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具体措施:(l)倾听患者倾诉:尊重患者行为、言行、态度、立场。保持中立态度。精神病患者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尊重,长期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医护人员应尽可能的关怀和体贴患者,对新入院的患者,热情迎接并及时安排床位,详细向家属介绍病房的设施和环境,时时处处为患者着想,迅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

系。(2)深化人性化的服务内容:根据患者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心理诱导,消除患者存在的抵触甚至敌对情绪,避免兴奋躁动患者造成的行为感染,积极采取亲切、关怀、冷静的态度,帮助忧郁患者树立自信心,从而获得患者、家属的信任并积极配合治疗。(3)加强基础没施建设,以人为本创建人性化的就医环境:开放病房的患者及家属可以自由出入病房,除少量治疗时间在病区外,其大部分时间都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在娱乐活动区域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患者之间以及护患之间的活动进一步增进护患关系。根据实际需求配置沙发、空调,以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需求,并采用色彩布置营造舒适和谐的住院氛围,缓和患者的紧张和恐惧,利于病情的缓解和稳定。(4)家属的认知干预:在精神科开放病房,家属是患者的监护人。精神病人的家属认知能力欠缺,通过医护人员对患者家属进行认知干预,以提高患者家属对疾病的认知能力,从而提高了监护质量,加强了患者住院的依从性。通过对家属的心理疏导,使他们有倾诉、宣泄的机会,帮助其树立积极的态度应对患者,有效的巩固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5)强化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以人为本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患者不同时期开展健康教育。通过专家护理知识讲座、对一个性化宣教、发放小册子及现场指导的形式,对情绪控制、锻炼方法、劳动强度掌握、及时发现复发征兆、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指导,努力做到患者自身与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6)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搭建和谐交流平台:经常与病人、家属保持好的沟通与联系,适时将病人的病情告知家属,以减轻陪护亲属的焦虑与担忧。满足病人要求,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生日祝福、唱歌比赛、手工制作,病友交流等。搭建起各种交流平台。

1.3评价指标  两组患者均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满意度的调查评价,并对相关指标进行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2  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

理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在生活护理、健康知识掌握、出院指导、护士形象、病人受尊重、随时给与疑问解答、需要时给与安慰、护理环境、最终护理质量等方面的满意率均明显提高,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见表1

1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的比较例(%

 

分组

生活护理

健康知识掌握

出院指导

护士形象

病人受尊重

对照组

110( 73 33)

118(78 67)

119( 79. 33)

118(78 67)

117( 78 00)

研究组

143( 95 33)*

146(97 33)*

148( 98 67)*

148( 98 67)'*

147( 98 00)*

分组

随时给与疑问解答

需要时给与安慰

住院病人

护理环境

最终护理质量

对照组

114( 76 00)

115(76 67)

118( 78 67)

113( 75. 33)

126( 84 00)

研究组

148( 98 67)*

146(97 33)*

148( 98 67)*

143( 95. 33)'*

149( 99.33)*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 05

3  

     人性化护理的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减少或降低不适的程序。精神病作为一类特殊性疾病,其患者的思维行为、情感行为和意志行为不能协调统一,且对疾病缺乏自知力、自我反省能力和控制力、思维和情感行为异常,在社会上经常受到歧视,因此,精神病患者更需要全面系统化的护理干预[3]。而人性化护理是护理学科的核心和精髓,是对患者的关怀与尊重。能有效融洽护患关系,增强患者抗击疾病的信心和决心,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更具重要意义[4]。随着医改进程的加快,以及市场竞争的激烈,只有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增强医护人员的自身素质,才能保证医疗机构的进一步发展。作为一名精神科的医护人员,更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修养,加深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将人性化的关怀融入到实际工作当中,发挥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  邓蓉林.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科病房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09 7(10): 2693- 2694

[2]  周爱花,尹雪冰.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科病房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文摘,2007 16(3): 198-199

[3]  纪玉秀,于斌,朱萍.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科工作中的实施与体会[J].齐鲁医学杂志,2009,24(2): 176-177.

[4]  王彩梅.精神科开展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 10( 8): 150-151

 

版权所有: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地址:赣州市章江北大道10号
 电话:0797-8153530 E-mail:xuanjiao0809@126.com 赣ICP备14002941号-1 赣卫医字[2014]44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