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人的生存本能就在这里, 它是最基本的生理需要。能否保障食品安全,让人们吃的健康,吃的安全,对天下老百姓来说,是天大的事。现时代网络媒体盛行,特别人人手中一部智能手机,手机微信了解信息简洁方便。人们的消费心理也随之改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阐释。
首先是“绿色”、“安全”需求。近年来很多食品安全事件的曝光,令人们都产生一种恐慌心理,求安全心理动机希望能给其带来稳定、踏实、有利于身体健康。一些敏感的字眼“绿色”、“安全”反而能抚慰人们防备、恐慌心态,自然就会下意识的购买附有这些商标的食品。
其次是从众、求同心理。手机微信朋友圈上分享的食品购买链接,这时候,人们对事物的判断往往趋向于一致,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获得长久的心理安全感。看完后就想购买,这体现着一种从众,求同行为,当大家或周围、身边的人都链接购买时往往不敢落后,随之购买。
再次是人们对网络媒体的信任感充分肯定。据调查显示,人们对网络媒体有关食品安全的报道、微信分享链接的关注度很高,有54%的人们非常信任网络媒体以及微信链接;31%的人不信任,也只有15%的人不确定。说明了现今网络,手机微信的传递信息对人们的影响力很大,对于消费心理的改变起到了引导的意义。
网络媒体报道获取信息固然重要,体现着当今时代的趋势。对于绿色食品的需求也成为了当今人们饭桌上的老生常谈的话题。了解自己的购买动机和行为需求,进行网络消费安全教育,培养质量标准意识,降低金钱、时间以及精力成本,相当于寻求到一个正确的途径去实现吃的安全,吃的健康的饮食理念。
李江婵